资讯信息
Information热点思考|工业信息化引领新型工业化步伐
时间:2023-11-23文章编辑:防爆云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路径。单有信息化发展,难以走出传统老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有效破解资源约束,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推动我国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表面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只需要信息化企业注重与实体结合、工业企业注重信息化发展就可以了。实则不然。只有深入信息化与工业化内部,认清融合的实质,才能真正有效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信息化工业化的内在融合
工业化是以一定物理结构数据向外扩张的产业化,在扩张过程中,动工作、生活情境的改变。信息化是将生活、工作数据化并录入信息系统,反向作用于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以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的方式向外扩张;信息化以灵活化、创新化和多元化的特点改变工业化方式,使原有的标准化、扩张化、统一化、中心化工业生产组织,向多元化、分散化、灵活化、组合化生产转变。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内在融合。所谓内在融合,是指让信息化真正在工业化内部起作用,让工业化在信息化内部起作用。
9月23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将引领中国走向更高水平的工业发展。
工业信息化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具有哪些关键技术?
新型工业化有很多特征,为什么信息化总是备受强调,反复被提及?
笔者认为工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所以信息化是验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最基础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1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不单单是工业化的延续,它更强调知识、科技、绿色和创新等要素的融合。旨在打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配比的产业体系。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依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这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新要求!
2
信息化如何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改善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的响应能力。
比如在制造业中,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革新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帮助企业减少资源的浪费。这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可以让工业企业更具竞争力,更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3
工业化如何反哺信息化?
可以预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型企业对信息化技术要求将会更高,发展方向趋于平台化的横向综合治理;传统中小企业以离散型生产制造为主,更趋于纵向垂直的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工艺优化,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终端的市场需求对信息化技术服务商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商们必须充分了解工业制造领域的各个生产环节,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和应用创新水平,为信息化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工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是实现工业信息化的基础支撑,使工业领域的各个方面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工厂的各个环节。企业将传感器和设备与云平台连接,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分析设备传感器数据来预测设备的健康状况,提前进行维护,避免生产线停机。同时可以优化供应链,实现自动化的库存管理和物流控制,确保生产物料的及时供应,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
工业信息化关键技术: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是企业是企业实现工业信息化的里程碑。使用AI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完成整个生产制造流程的生态闭环。
在产品设计环节,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模拟产品使用环境,帮助企业完成产品设计改造;在制造环节,监测生产线上的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并安排维护工作,自动调整生产计划,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在客户维护环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回答客户问题,减少了客户服务工作量;还可以使用AI分析市场趋势和消费者行为,帮助企业调整营销策略,提高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发展水平大幅跃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成效明显,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今年,将着重推动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推广。要面向重点行业,打造一批世界级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面向中小企业,大规模推行工艺优化、精益管理和流程再造等针对性解决方案。面向重点省市,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二是加快融合型技术创新突破。将加大复杂设计、先进工艺等制造技术攻关。同时,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研发推广适用性技术。聚力推动工业知识软件化,研发一批基础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包。
三是强化基础性支撑能力。将研究制定促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智能装备创新,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规模化部署和应用。后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三个方面加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