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动态

最新的行业资讯、新闻公告,快速了解

资讯信息

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制造业ERP实施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3-08-18文章编辑:防爆云

制造业是全球化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明显的成本压力,企业应该对成本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以有助于进行精益化生产,优化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基于ERP的成本管控相较于传统的成本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精准、及时、客观的核算监督方式,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带动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文章介绍了基于ERP的成本管理模式,对其优势进行分析,对企业基于ERP的成本核算与管控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以为 ERP 系统在更多行业进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01、传统成本核算模式

传统模式的成本核算通常在当前会计期间结束时才可以对相关的材料、人工和制造成本进行归集。成本计算单中材料成本的核算,是根据产品定额与当期领用材料进行匹配,针对其投入产出情况与物流和生产等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反馈,对特殊事宜进行分析。

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核算,是根据实际费用发生金额按产品定额工时进行分配。某一时点的成本数据只能提供理论上的标准成本或上月月末的实际成本,无法判定产品当前的实际成本。在这种核算方式下,成本管理就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1数据繁杂,准确性难以保证


传统的成本核算多数是通过office工具手动加工,庞大的计算数据和监督人员的配置限额等原因导致其不能及时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进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在分摊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时,确定非常合理且具有客观性的分配标准是非常困难的。

1.2核算周期长,没有时效性


由于需要考虑会计期间,导致核算周期较长,而且在进行成本分摊时,消耗的时间也很长,成本核算不能保证时效性,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供应链上存在的问题,不能给企业精益改善提供指导方向,给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1.3资源浪费


传统模式下的成本核算中,使用简单的库存管理系统或者手工登记出入库表格,月末需要针对原材料的领用、使用以及库存数量进行对账,针对当月产成品入库、销售和库存数量进行对账,在此过程中由于需要多部门配合,且需要配置相关人员,会造成成本管控中人力资源的浪费。

02、ERP 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优势

2.1整合资源,精细化管理成本


ERP系统是一种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的现代管理理念,实现精细化管控制造企业成本的目的。通过财务、物流、人力资源和信息流的有效对接,确保了模块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视度,降低内部流程的复杂程度,减少供应链成本。从ERP系统中可以随时取得产品成本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

2.2优化财务工作性质


减少基础数据核算工作,使财务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利用ERP系统进行成本管控,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使财务人员可以将工作重心转移至监督层面,重点核查出现差异的特殊情况。

例如,发现采购、生产、物流及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梳理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其工作业务及思想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


03、ERP 环境下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3.1国外与国内市场核算差异


多数大型的 ERP 系统是从国外引进的,其ERP软件商有非常规范的实施方法,但是由于国内的市场有自己的特性,所以ERP系统在国内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上会有一些特殊限制。

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由于其生产的产品工艺复杂程度不同,因此,应用ERP系统标准核算方法无法完全满足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根本需求,定制化、本土化的优化是必需的。

3.2基础数繁多易错


在用ERP系统进行操作时,由于操作不规范,经常出现工序报工,甚至产品已入库,作业单还未记录领料的情况。更有严重者物料对应的工序已经勾选“工序完成”,导致入库产品按照没有原材料的成本入库,最终造成材料成本与实际不符,出现期末库存现场区实物没有材料而ERP系统中仍有结余的情况。

ERP环境下作业单需要按照每个操作者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在系统内进行报工,设备小时也需要输入相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对于企业现有产品特征来讲,大多数报工人员在报一个班产时需要输入多次人工和设备时间,巨大的工作量使操作容易出错或者遗漏,影响了加工成本的准确性。

3.3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欠缺


因为ERP系统是基于整个公司运营考虑的,其注重内控制度,流程及操作相较于传统的操作模式较为复杂。因此,在应用ERP系统的初级阶段,职员对于接受新规定和新流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流程操作一旦发生错误,就需要生产、工程、物流、财务和销售等诸多部门共同对错误进行更正,所以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特别是信息系统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对ERP系统的认识和专业能力欠缺,使员工在进行操作或者更正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消极态度,容易在企业内部抵制ERP系统的实施。

04、问题改进

4.1本土化业务流程


在设计阶段,实施方会考虑客户所在行业的特质,与 ERP系统规范进行联系比较,预判差异融合情况,针对不适合本企业的标准进行客户化开发,以满足企业的成本管控需求。

不同实施方的差别就体现在这些细节部分,它们体现了

4.2提升关键控制复核机制,简化操作功能


1) 设置关键控制提醒。针对作业单没有按照实际领料录入操作系统的问题,可以在ERP系统中建立关键控制复核机制,增加设计,在带物料的作业工序中点击 “工序完成”按钮,材料领用量比标准需求偏少或者超过标准量的 10% 时,则弹出窗口提示,报工人员经程序提醒后与工艺负责人核查物料领用是否有出入,无问题后,才能在界面继续操作,以达到减少作业单未发料的情况。

2) 设计开发程序,优化操作步骤。针对报工烦琐引起的工作量繁重的问题,应结合中小型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在系统后台添加应用程序,当作业单 “人工”报工过后,直接将其时间拷贝到 “设备”中,以节省删减,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人工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基于ERP系统的全员意识。应用ERP系统,要求企业全员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以适应新的要求。首先,应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系统思想理念的培训,让员工主动接受ERP系统。

05、效益分析

利用ERP系统的技术优势带动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建立企业成本中心, 落实责任人员,按企业内部的不同工艺进行核算监督,对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如客户降价影响、采购降价影响、料工费占比波动情况等进行分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