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信息
Information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三种典型模式分析
时间:2025-04-02文章编辑:防爆云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正成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信息互联、功能互通、服务互嵌和主体互动,重塑了产业组织体系和运作逻辑,从传统的电商平台迈向AI时代的生态平台。
本文从市场主体视角出发,探讨了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三种典型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制造型企业主导:“链主+生态”,典型:海尔卡奥斯
制造业龙头企业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丰富的供应链资源,能够基于自身经验构建垂直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以链主企业为中心,推动产业集群协同,形成“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的生态体系。
核心能力
1. 强大的工业基因: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能够快速将传统制造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结合。
2. 产业链深度整合能力:覆盖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全流程,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建生态。
3. 场景化解决方案输出能力:将自身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
海尔卡奥斯的实践
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基于海尔集团40年的制造经验,搭建了以大规模定制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化工、能源等15个行业生态,链接90万家企业,服务16万家企业。其“1+N+X”生态赋能体系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垂直行业平台和示范园区,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升级。例如,赋能征和工业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人工和能源成本,提升良品率。
二、平台型企业主导:“平台+生态”,典型:京东工业
平台型企业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供需匹配,重塑传统行业,构建快速迭代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以数据为核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核心能力
1. 数据与技术能力:采用云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实时交互与规模化服务,优化供需匹配效率。
2. 动态竞争与快速迭代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快速更新产品,确保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3. 开放生态下的轻资产运营能力:构建开放生态,吸引第三方服务商入驻,降低固定成本。
京东工业的实践
京东工业基于京东集团的电商基因和物流网络,以数智供应链重构制造业竞争力,服务9900个重点企业和260余万家中小企业,提供48个产品类别和约4250万个SKU。其“数智化供应链+开放式生态网”模式通过全链路数字化技术和拓品增商策略,为制造业降本增效。例如,某钢铁企业通过与京东工业合作,利用算法精准预测需求,降低库存和采购成本。
三、电商型企业主导:“需求+生态”,典型:希音
电商型企业以市场端需求为驱动,通过快速响应与柔性供应链管理构建柔性供应链体系,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和快速迭代。
核心能力
1. 需求洞察与敏捷响应能力:深度挖掘消费者数据,快速调整产品策略,实现产品快速迭代。
2. 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高效协调全球供应商资源,实现“小单快反”生产模式。
3. 数字化营销能力:利用社交媒体和算法推荐技术,精准触达消费者。
希音的实践
希音(SHEIN)通过数字化驱动的柔性供应链模式,整合服装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SHEIN链”社会化协作网络。其核心是融合跨境电商、社交媒体营销和小单快反生产,实现高效协同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例如,利用用户行为数据指导设计,将新品开发周期缩短至7天,库存周转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3倍以上。
三种模式各具特点:
制造型企业依托产业链深度构建生态,平台型企业以数字技术赋能行业发展,电商型企业通过需求驱动重塑供应链。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呈现出功能价值化、服务实体化、主体生态化、布局全球化的趋势。
建议:
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应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摸清行业真实需求,切中企业实际难题,处理好“大而全”和“小而精”的关系,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企制宜,推动产业链集群的整合、转型和升级,最终实现全链条视角下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