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信息
Information2024工业互联网的故事将如何续写?
时间:2024-01-05文章编辑:防爆云
前言:第一性原理
我就一直在思考工业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是淹没在众多技术革命的大潮中,还是否极泰来、浴火重生。
可是,当我回想起当年工业互联网的目标、路径和逻辑的时候,我发现工业互联网整体的存在逻辑是基本合理的和闭环的,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下游产业多,整体是低端化、缺少核心技术的产业现状,我们需要通过科技能力提升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而科技能力的提升和赋能需要科技创新,当前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就是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一直按照较传统的自动化、工业软件的集成逻辑去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提升,显然不符合科技创新的要求,我们需要构建新型工业化的新体系,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科技驱动体系的存在就成为当前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本质上,工业互联网是符合第一性原理的。
那是什么出现了问题?是技术、架构,还是市场、客户?是发展路径还是供需不平衡?我想,既然逻辑是闭环的,市场是需要的,那么只要找到和坚持正确的方向,就一定可以发展好工业互联网,这里希望就工业互联网未来应该怎么发展,或者发展的趋势展开探讨。
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从1.0到3.0的演进
我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分三个阶段:1.0,2.0,3.0。
1、1.0时代:平台+app
较早期的工业互联网是按照平台+app逻辑去设计和面向市场的,其基本逻辑是平台集成业务系统,提供app支撑业务流程,或者是基于平台链接底层设备,提供上层业务系统的使用,其实目前很多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双跨大部分企业都是这个逻辑,以为平台+app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企业也愿意买单。
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发现仅仅提供平台+app的能力,很难全面解决工业企业的问题,甚至平台的价值也没有这么凸显,一旦市场遇冷,或者工业企业发展受限,平台就不是企业预算支出的核心考虑,因此当前以平台+app为核心逻辑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困境由此产生。
2、2.0时代:基于平台实现IT、OT的贯通
对于平台价值不凸显,必须找到一种平台带来实际价值,又能够解决工业企业问题,成为企业关注点的模式,因此,基于平台的OT/IT的融合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这其中重要的逻辑就是需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入到OT、IT中,同时实现二者的贯通,也就是打造以平台为中心的生产管理自动化和企业经营自动化,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两个自动化的体系全面贯彻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去,这样平台的价值也会日益凸显。
但是,可惜的是,当前这样的逻辑体系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台的价值体现,也能够带来一定的价值,但是其实际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提质、降本、增效,但实际上人还是会极大参与到生产经营的过程,表面上可以通过减少人员带来降本,实际上不一定能够覆盖系统的投入成本。
实际上,平台+自动化的逻辑还是属于传统单项数据传输和控制的体系,智能化不够:各类设备数据上传,各种控制指令的下达,SCADA、MES、ERP系统的垂直互联,人不得不参与,系统也就不得不迁就人、等待人,实际上没有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无人化,打造无人工厂的雏形也就无从谈起。
尤其是价值问题,工业场景高度碎片化,需要既全面又深入地解决生产制造系统各层级各领域问题,才能带来显著的提质、增效、降本的价值。工业互联网试图是通过工业数据模型化和工业软件APP化来解决生产制造系统的IT/OT融合的问题和资源全局优化的问题。但是现有工业互联网实践大都仅应用于部分类别的工业设备和工业软件,在边缘侧采集数据,在云平台侧实现数据分析和反馈,没有融合到生产制造系统的各个层级,既不能深入解决各层级的实时生产管控问题,也无法进行生产制造系统的全面优化,因此工业互联网2.0阶段带来的价值相对薄弱。
3、3.0时代:IT、OT的深度融合,实现真正的数智化
3.0时代的重要特征是OT、IT的深度融合,不仅仅是垂直的,还要是横向的,重点打造数据价值的高位提升,实现整整的数值化赋能。
3.0时代需要打造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体系,实现智能下沉、控制贯穿,在设备层、产线层、工厂层甚至产业链层都可以实现分级智能,为未来的智能化提供基础,如何可以再结合大模型的应用,我相信新的工业互联网3.0体系一定会给工业企业带来真正的大的发展。
我把这种工业互联网3.0的新模式称之为:分布式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新范式:分布式
分布式工业互联网代表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新模式、新逻辑,其具备的新特征和新特点总结如下:
1、自下而上,分布智能
一般工业企业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即:设备层、产线层、工厂层和产业层,一定要先下再上,自下而上,同时要实现每一层的闭环,这样才能完整的价值闭环。
在设备层,从用户的现场工艺及产线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着手,使生产现场具有数据可采集、指令可执行的能力,实现自主智能闭环。在工厂层,从用户的订单驱动生产管控系统着手,依托智能控制器和平台,连接所有设备、产线、工业软件,解决智能设备协同工作、工业软件和现场控制融合问题,实现协同智能闭环。在产业层,从用户的供应链产业链着手,依托产业链平台或产业大脑,连接所有智能工厂和智能设备,使数据驱动、上行下控、智能主导的特征遍布用户及其上下游生产系统的各个层级,构成云边端一体化网络,解决全产业链个性化制造、协同共享、全局优化的问题,实现逐层的智能闭环。
2、三流融合,逐层闭环
在三层的自下而上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各层的三流融合实现闭环赋能,这样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才是逻辑自洽的。
可以基于分布式自相似架构,边缘层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采集上传,而控制指令则自上而下逐层穿透下控,通过在各层控制中枢分布式部署的工业模型和工业App,每一层都形成了上传下控的智能闭环。设备层形成自主智能闭环,赋能设备级优化决策;工厂层形成协同智能闭环,赋能工厂级优化决策,产业层形成群体智能闭环,赋能产业链级优化决策。每层都形成诸如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工艺流、价值流等的闭环,实现价值增益提升。
3、即时价值,收益倍增
在自下而上的体系构建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在为用户创造即时价值,用户的投入由点到面逐步扩大,用户的收益也随之放大,每个步骤都是正收益。
当前,以平台为主的商业逻辑很难能够讲清楚实际的价值,对于当前的商业环境,能够让企业认可和感受到价值的商业模式会越来越被企业所认可,其未来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好。
4、人工智能大模型
在智能工厂各级赋能打造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实现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生产制造系统各层级的落地,那么其对工业企业数字化的意义就会非常大。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各类高质量数据,同时设计并训练自主可控的工业大模型,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走向分布式以支持工业大模型应用,并开发一批关键的工业大模型应用,目标是面向全产业链个性化制造需求解决生产制造系统的全自动经营管理问题,真正实现类似L4自动驾驶汽车一样的自动驾驶工厂和自动驾驶产业链。
5、数智飞轮,群智涌现
基于以上的自下而上的建网,逐层闭环赋能,实现多级智能和分布式微网闭环,再结合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一旦高质量数据持续收集和大模型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未来一定会出现群智涌现,其工业企业的数智飞轮也运作起来......
不提工业互联网,但处处是工业互联网
1、解耦与开放
就像人类社会发展一样,越开放,发展越快越好,各类好的东西会层出不穷,结合到工业场景中,我们会发现,不管是哪一层,只要能够进行解耦,也就是实现软硬件解耦,就会带来这一层或者多层次的巨大开放,也会带来一个产业的飞升。
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电脑的硬件和系统软件的解耦带来了计算机的大发展,出现了微软等巨头,正是因为互联网上层和硬件服务器的解耦,才带来互联网的大发展,出现了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巨头,正是因为手机硬件和软件的解耦,产生了苹果、华为、小米等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
深入到工业领域,实际上我们工业领域的解耦和开放做的不够,需要积极开展解耦和开放,这个理念,安筱鹏院长之前提过,也包括施耐德提出的开放自动化也是这样一种意思。
本质上,工业互联网正是因为进行了工业硬件、工业控制和工业软件的解耦,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开放,才真正实现了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大发展,这样的理念真正给予工业互联网更多的机会实现多领域赋能,持续为工业企业服务,也给予工业互联网能够在技术层面、业务层面处处带来价值提供了基础。
2、狭义到广义
正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解耦和开放,我们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才能够逐渐从狭义走向广义。
之前我们过于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为单一平台可以无限赋能,以为市场都需要平台,可实际上平台一定要和各类基础能力结合,如自动化、设备、控制等,整体上带来价值才能被客户接受和认可,这也就是我提出的工业互联网要从单体赋能走向多级融合,从平台走向分布式平台,从狭义走向广义。
也只有基于以上,工业互联网才能做到不提工业互联网,但处处是工业互联网。只有基于这样的逻辑,工业互联网才能走向更好的发展和未来。
结语:修正并继续探索
当前工业互联网行业无序而低迷,无序是因为需求侧企业可以被证明带来价值的典型案例并没有规模化出现,低迷是因为供给侧企业的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市场不买单,企业不发展,双向压力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