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信息
Information新型工业化,何以成“关键任务”?
时间:2023-10-08文章编辑:防爆云
中央对新型工业化有了最新定位。
9月22日至23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
由此,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环节,为后者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与坚实基础。无论是最新定位的“关键任务”,还是“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等表述,无不凸显了新型工业化的独特地位。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这个最新定位,对于眼下以及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01与时俱进的新型工业化
从历史来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发动机,对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而言,工业化是其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定不移走工业化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工业化,逐步崛起为新兴经济大国
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应当说,新型工业化从最初提出时,便被赋予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等特征。此后,新型工业化一词在党和政府文件中持续体现,其内涵亦不断动态调整。
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十九大报告要求,“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体系更健全、产业结构更优、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为中国经济强筋壮骨,不断培育起新的竞争力。
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包括“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在闽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时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从中不难看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现实抓手,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重点和首要任务。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些都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具体路径和有力支撑。
新型工业化正在持续走深走实。从二十大报告的最新部署,到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再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新型工业化的再定位,体现的是理论和实践的与时俱进。
02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
近年来,随着国内要素成本攀升和大国博弈日趋复杂,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才能构建起新的大国竞争优势。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关键任务,新型工业化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主战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是高端、智能、绿色相互支撑,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改造构建为先进制造业,打造新的产业集群。其核心内容在于产业升级,这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发展层面的核心要求。新型工业化,“新”在创新驱动。从主要靠资本和劳动以及其他要素的大规模投入拉动,转向大力提升全社会创新能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更为依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引领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以创新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内涵式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在结构优化。长期以来,我国推进工业化较为重视提升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各个产业内部表现为技术含量、知识含量较高的产业比重提升,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比重下降,但新型工业化还要求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在融合发展。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我国工业化并非完全抛弃传统产业,而仅仅依靠新产业来推动,而是要走一条传统产业改造不断升级、新产业不断扩张,新旧产业不断融合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新”在环境友好。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工业化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而新型工业化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走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绿色工业化之路。这既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是工业化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综合来看,我国新型工业化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也是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业化;是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的工业化,也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业化;是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工业化,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工业化。03
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
近段时间以来,多个会议提出加强新型工业化相关研究的部署。7月25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会议指出,加强新型工业化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大问题研究,强化理论阐释,谋划思路举措,丰富工作抓手,增强工作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9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研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明确深刻分析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两天后,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就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多项部署。李强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结合时间脉络来看,这与不久前“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在价值目标和具体意蕴之间,都有其紧密的内在关联。从发展经济学视角看,一个经济体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重要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进而推动人均收入提高和经济结构转变的经济增长过程。由此看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就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无论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无不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这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可以说,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以数实融合和绿色智造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则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推动数实融合与绿色发展,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与此同时,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支撑作用,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激发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