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信息
Information2023工业互联网网络年中盘点:向更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8-15文章编辑:防爆云
今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半年以来,我国在网络建设方面捷报频传,取得了突出成就。
5G:突飞猛进,成绩斐然
我国的5G网络建设已经突飞猛进,成绩斐然。按照“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的顺序,我国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今年是5G商用牌照落地第四年。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入推进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速产业成熟,跑出了中国5G发展“加速度”,有力推动移动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5G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
截至6月底,我国5G基站累计达到293.7万个,5G基站数占全球60%以上;县城以上行政区的5G网络覆盖率达100%,5G共建共享基站超173万个,启动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此外,5G行业应用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超5万个。开展5G工厂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化工、钢铁等12个重点行业。
5G建设部署和规模应用扎实推进,从“建得好”向“用得好”加速升级。我国构建5G融合技术产业体系,生态显现雏形。目前,5G已在众多工厂企业、采矿企业得到商业应用。在工业领域,已形成“5G+机器视觉”、“5G+远程辅助”等40余个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在采矿领域,“5G+远程掘进”、“5G+智能综采”、“5G+井下设备远程操控”、“5G+无人矿卡”等10余种解决方案已经实现试点或商用。据了解,工业领域的5G应用已逐步深入生产经营核心环节,5G+急诊救治体系已在超过70个地级市建成使用。全国50强煤炭企业的5G应用占比高达72%。
随着技术的演进和应用边界的逐步拓宽,5G进入5G-A新阶段。目前,5G-A已经从标准化步入产业化实施阶段,全球企业广泛关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算力网络等热点新兴领域的标准化研究,也启动了6G的技术探索和产业布局。专家指出,作为5G和6G之间的演进技术, 5G-A将有效支撑5G应用规模增长和数字化创新发展,从而为产业带来新的价值实现机遇。
IPv6:我国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全面建成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的网址资源已经接近枯竭,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版本,不仅能够提供海量的地址资源,还将为网络能力提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供基础支撑,是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共同印发《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初步形成IPv6演进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以IPv6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超过1000个支持“IPv6+”技术能力的承载网络、企业/园区网络和数据中心;在每个重点行业打造20个以上应用标杆。不断推动IPv6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基础电信企业加快骨干网、5G网络升级改造,通过IPv6技术演进升级,促进数据中心、云计算和网络协同发展。
据相关专家预测,IPv6+技术的创新升级,将助力运营商算网实践落地。运营商以IPv6+为技术底座,全面开展算力网络的试点部署工作,中国电信发布息壤算力调度平台,入选国资委年度十大超级工程;中国移动启动基于SRV6技术的算力网络多域融合管控系统,助力了新型基础设施部署;中国联通上线“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平台,支撑大湾区大数据中心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目前,我国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全面建成,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移动网络IPv6流量超过50%,IPv6地址资源增加了约2倍;截至今年5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63亿,用户占比达到71.51%,用户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PON & TSN:向更高质量进一步发展
工业 PON 技术采用先进的无源光纤通信技术,可实现与工厂自动化生产系统融合,是构建未来工厂智能化的基础。目前,高性能工业PON,正在飞速发展,可进一步满足相关企业对网络确定性和高带宽的需求,PON 技术已在运营商网络规模应用。
以中国电信为例,率先在行业里提出“工业PON”概念,将千兆宽带引入工业领域,赋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烽火通信协同中国电信完成了多个工业PON示范项目,通过时延抖动优化、提高工业级可靠性、数据统一,协议融合,全方位助力工业制造数字化转型。
时间敏感网络(TSN)是实现全球工业控制、汽车控制、飞机控制等工业网络通信协议及标准统一的国际标准技术,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支撑网络技术。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TSN具有的确定性和微秒级交互特性,引发无人驾驶、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科幻技术变现实。我国首颗自主设计的TSN芯片—KD6530,正式进入TSN商用领域,拉开国产TSN大规模商用应用序幕,打破该领域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的格局。
今年,中国联通联合中兴通讯、北京科技大学、东土科技发布了《5G-TSN协同传输技术白皮书》,梳理了5G-TSN标准化进展和产业进展,阐述了 3GPP R16标准中提出的5G与TSN协同架构。从支持TSN业务的5G增强机制、G-TSN跨网时间同步机制、5G-TSN网桥管理、5G与TSN的QoS映射、5G与TSN网络之间的感知与协同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为设配TSN网络特点,5G系统从架构、传输机制、同步机制、策略协同等方面的技术演进,促进5G-TSN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实践,助力5G网络应用成熟和规模化部署。
6G:积极布局,共建探索
随着5G大规模商用,信息通信领域对6G的探索有序开展。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方向,6G将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美好愿景,成为未来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
工信部发布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将6425—7125MHz全部或部分频段划分用于IMT(国际移动通信,含5G/6G)系统。以规章形式确定其规则地位,推动5G/6G频谱资源全球或区域划分一致,为5G/6G发展提供所必需的中频段频率资源,促进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今年,国际电联发布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标志着在6G全球统一标准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为业界启动6G具体技术标准工作、推动6G创新提供基本遵循。《建议书》明确了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的6大场景。这与5G三大典型场景相比有明显的增强和扩展。
运营商在6G建设中,持续发力。
中国电信牵头6G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6G卫星组网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主研发面向6G的无线仿真体系,已实现对于6G潜在关键特性的支持,成为全球少数拥有完整无线仿真能力的运营商;在业界率先提出面向6G的全频谱融合、近域蜂窝(P-RAN)等创新理念,并构建技术体系,同时基于中国电信现网条件打造面向全行业的近域蜂窝实践与创新示范。
中国移动协同“产学研”,强化总体技术布局,积极建设“8+2+1+1”的6G协同创新基地,加速原创技术突破,努力贯通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到标准、产品和应用的创新全链条;联合“产学研”,推动“网络+融合”技术创新,推动全球6G标准统一”。
中国联通高度重视6G研发,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牵头成立高频通信联合创新实验室、智能超表面技术联盟,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并开展关键技术方案、试验样机的测试和示范。在2023年“上海展”期间,中国联通还发布了《中国联通6G业务白皮书》《中国联通6G通感智算一体化无线网络白皮书》《中国联通6G绿色网络白皮书》《中国联通5G+汽车智造技术白皮书》等系列技术白皮书,与业界分享5G-A发展经验,展望6G未来愿景,一体化推进5G-A/6G发展演进。
6G将以全域化的覆盖、更丰富的性能指标、通感一体化的网络、绿色低碳的能效颠覆未来通信。
结语
我国网络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处于世界第一梯队。5G网络,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IPv6网络规模、用户数量不断扩大,生态不断完善;工业内网在不断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发展,赋能企业场景落地;6G网络建设着眼未来,产学研结合。在之后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中,将不仅着眼于规模的扩大,还将向着更高水平迈进,更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数字化建设担当起基石的重任。